开除学籍是指学校对违反学校规定、严重损害学校声誉或触犯法律的学生采取的一种极为严厉的纪律处分措施,意味着将学生从学籍中除名,取消其在该校学习的资格。
开除学籍是什么意思
通常,学生出现以下行为可能会导致被开除学籍:
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考试作弊行为严重,如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组织作弊等。
学位论文、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存在抄袭、篡改、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情节严重的,或者代写论文、买卖论文的。
严重违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的。
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被开除学籍后,学生会面临诸多严重后果。学业方面,学生无法继续在原学校学习,学业中断,且重新申请其他学校时,学校可能会因开除记录而有所顾虑。就业方面,档案中的开除学籍记录可能使雇主对求职者产生负面看法,认为其不值得信任,从而影响求职结果。心理方面,这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学生可能会感到羞耻、焦虑、沮丧,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还可能影响到家庭关系和社交关系。此外,如果是因为违法行为被开除学籍,除学校纪律处分外,学生还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