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关于工资发放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内容:发放形式: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能以实物或其他非货币形式替代,例如不能用产品、购物卡等代替工资,以确保劳动者能够自由支配收入用于生活所需。
劳动法中工资发放规定是怎样的
发放周期:工资需要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日期支付。如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则需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让劳动者有稳定的收入预期,保障其基本生活。
足额支付: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是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需按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就有权获得应得的全部工资。
特殊情况工资支付: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安排劳动者加班的,需按相应标准支付加班费,其中,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少于工资的 150% 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少于工资的 200% 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少于工资的 300% 的工资报酬。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